您当前的位置:云阳人才网 > 创业指南 >
创新创业形成活力生态

云阳招聘网    时间:2020-03-06    云阳人才网

2018年,成都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了15.8%,累计建成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创业载体2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000家,产值突破10000亿,增长了13%;校院企地落地项目223个,入库国家科技中小企业3500多家。

2018年成都被确定为全国双创活动周主会场,成为继北京、深圳、上海之后,名副其实的双创第四城。不管是政府对双创的扶持、还是双创载体以及服务体系的支撑、亦或双创投融资要素对于创业者的支撑⋯⋯成都逐渐成为对创业者最友好的城市之一。

 

(一)双创载体有序发展

 

成都在双创载体数量、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孵化企业数量等方面具有区域优势,对创新创业提供强力支撑。

截至2018年末,成都已建成市级以上创业孵化载体200家,与2017年相比新增29家,增长16.96%,孵化面积达594万平方米,增长10%。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6家,国家级专业众创空间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44家,省级孵化器20家,省级众创空间21家。在孵企业及创业团队9453家,同比增长7.16%,其中当年新增入孵企业及团队3413家,同比增长8.6%。

这些双创资源按照“3+M+N”的空间布局:以高新区菁蓉汇、天府新区鹿溪智谷、郫都区菁蓉镇“3”个双创引领区,针对高校资源集中建设“M”个双创集聚区,如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环交大智慧城等,鼓励各区(市)县立足特色产业建设“N”个双创特色区。

成都双创载体在发展中也形成了各自特点:比如以天府软件园、天府新谷为代表的综合型载体,以腾讯众创空间为代表的专业型载体,发展各具特色;文创垂直领域的明堂青年文化创意中心,专注人工智能领域的微风加速器等,深耕垂直领域的双创载体更加凸显;以侠客岛里、WORK+、梦想加等为代表的联合办公模式更加复合化。

 

(二) 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

 

成都创新能力,不仅在产品,更在于对人的解放和激发,对体制机制的革新。

始于西南交通大学的“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被称为科技界的“小岗村”试验。科研人员职务发明可以和学校一起按比例确权并享受收益。改革前,西南交大3年时间仅转化专利7项;改革后,仅一年多时间,就已完成170多项专利的分割确权。

成都顺势推出了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新十条”,为制度创新再加一把火。目前,这项改革已被在蓉的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广泛接受并应用。

在双创机制创新方面,成都依据自身特色发展出“校院企地深度融合”的发展策略。全力推进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发展,初步构建形成校院企地创新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

在校院企地融合发展上,成都突出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城市发展事业合伙人”模式进行推进,形成“政府给机会、校院企作为”的新型关系。在执行过程中,校院企地四方深度融合开展,政府出钱出地,校院出人才智慧,企业深度参与,转化成果共同享受。

截至2018年12月,近200家高校院所和企业签订校院企地合作项目317个,协议金额超过2900亿元,其中194个项目已落地建设,占签约项目总数的60%,投资金额近2300亿元【18】

 

(三)双创服务更加深入

 

成都积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争取减税。

截至2018年10月,成都市已完成12批次科技型中小企业参评入库工作,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系统上提交注册信息并通过审核的企业4925家,累计参与评价的企业3512家,取得入库登记编号的企业3224家,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三,前五排名依次为深圳、广州、成都、杭州、南京【19】

根据四川省科技厅高新处提供的数据,2018年成都共有1400余家成功入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享受加计扣除政策,按上一年度研发费用计算,免税收入近26亿元。这一举措不仅能为企业带来税收减免促进创新研发,更能够为其提供一整套的成长标准,可谓意义重大。

在双创服务方面,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承建“线上+线下”两大支撑平台,线上开创“智创融E”平台,主要面向在蓉高校院所、66个产业功能区及园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撮合技术需求方和成果拥有方达成交易。聚焦线下重点打造“校院企地发展共同体峰会”、“蓉归故里·校友返校日”、“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发展”工作现场会和科技成果校企“每月一对接”四大品牌活动,持续深度挖掘创新资源和校友资源,从而不断激发出成都创新创业活力。

 

(四)投融资要素更加齐备

 

新经济企业具有轻资产、高成长性、高爆发性和高风险性的特征。要进一步提高成都资本密度,增大本土创投机构体量,增强资源整合能力。

1、引导基金和产业基金担当重任

2018年成都新经济领域股权投资的一大特征,是当国内一些民营投资机构减缓步伐的时候,成都本地投资机构尤其是具有政府引导性质的资本,依然保持着较高的投资频率。

成都2018年创新政府基金投入方式,分别设立2亿元的新经济天使基金和100亿元的新经济发展基金,采取直投、引投和跟投方式,对企业发展的初创、成长、爆发阶段,提供全过程的融资服务,坚定企业在成都落地生根的信心。

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负责运营的“科创投”产品,是以财政资金为主设立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政策性资金,通过引导社会资本构建各类天使投资基金,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科创投已组建成功天使投资基金13支,基金总规模14.06亿元。截至2018年12月底,已完成投资项目82个,投资总额5.47亿元。而截至2019年2月底,已完成投资项目增加到了90个,投资总额增加到了5.90亿元。

从多家国资投资机构对成都的关注度来看,成都高投创投2018年投资金额达到了历年之最;成都技转创投2018年对成都创业项目的投资超过10起,以技术成果转化的硬科技为主,对优质项目多轮投资,跟踪时间长;四川文投重点围绕大文化、大旅游领域投资布局,已发起设立并受托管理四支大型股权基金,在管资产规模近20亿元,投资了10多个细分领域的优质项目,包括鱼说科技、云堆新媒、极米科技等成都企业,六成集中在本地。

2、产业资本青睐头部企业

具有BAT产业资本属性的投资机构,2018年也纷纷投资成都知名企业和独角兽企业,譬如百度投资极米和新潮传媒、阿里巴巴投资1919,均代表了对成都新经济企业的看好。

3、债权融资有效分担企业需求

在新经济企业债权融资层面,成都的“科创贷”,即债权融资服务产品,截至2019年3月初的科创通官方网站显示,通过科技金融债权融资服务产品“科创贷”,已累计为1784家(笔)科技企业利用其股权、知识产权、信用等获得信用贷款39.14亿元。

针对“双创”企业资产轻、风险大等特点,盈创动力也创新开展政策性风险准备金融资产品,联合银行、担保以及政府部门创新金融产品,共同设立政府风险资金池,银行再对风险资金池放大10倍授信,在授信规模内出现风险,银行、担保、政府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风险分担。

4、上市融资逆势增长

在新经济企业的上市融资方面,2018年成都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启动“交子之星”上市企业倍增计划,新增上市公司11家。2018年,成都A股新增数量居全国城市第四、副省级城市第二、中西部第一【20】

华西证券、成都银行、天邑股份、天奥电子、西菱动力、四川能投发展、希望教育、博骏教育、天立教育、海底捞国际等企业纷纷踏上境内外资本市场,分布在教育服务、通信、金融、军工、餐饮等行业。

对比起来,2018年中企境内外上市总数量232家,同比下降54.0%。海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西、陕西、云南、重庆等11地在2018年上市的企业数量均为零【21】

 

(五)特色创业者群落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从互联网头部公司出来的创业者、知名高校走出的创业者,纷纷选择成都,作为起步的摇篮。

1、头部公司离职创业者聚集成都

新经济头部公司尤其是互联网大公司离职创业者,是否在区域形成有影响力的群落,是衡量区域创业生态的标签之一。

以金山、腾讯、盛大、网易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多年前就充当了成都游戏创业圈的孵化角色。

根据2019年1月南极圈联合天眼查发布《腾讯系校友创业图谱》显示:腾讯校友的创业城市选择中,成都在腾讯系校友创业城市TOP 10中位居第5,仅次于深圳、北京、上海、广州,超过了杭州。共有61个腾讯离职员工的创业项目集中在成都,项目集中于文娱游戏领域,诞生了包括森央娱乐、HIFIVE.AI、91Act等项目。

聚集华为离职人员的成都华友会已有8年历史,2018年底有数据表明成都华友会有2000余名正式会员,4个创业服务场地和18个行业集群。每年举行大小活动30余次,建立以电子信息为主、兼顾各行各业的产业生态圈。

 

 

2、高校创业者群落形成影响力

知名高校培养的创业者,是否在区域形成产业聚集的群落,也影响着校友企业的回流。

2017年在蓉高校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为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华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成都大学。其中,电子科技大学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145件,排名第一【22】

比如,在成都发展新经济的过程中,依托在电子信息、计算机、信息与通信、材料科学等学科领域的优势,电子科技大学的毕业生们活跃在电子信息、军民融合、智能硬件等高技术门槛创业领域,并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电子科技大学的知名校友众多。比如,网易创始人丁磊、华为前董事长孙亚芳、腾讯首席运营官任宇昕、京东方创始人王东升、重庆博恩董事长熊新翔⋯⋯在成都活跃的明星创业者中,也能看到电子科技大学校友的身影。比如,成都大陆希望集团创始人刘永言、成都迈普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花欣、极米科技创始人钟波、咕咚创始人申波、成都尼毕鲁科技杨祥吉、理想境界创始人宋海涛等。

电子科大校友创办的企业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国内IT界的公司、企业、研究院所等中层以上技术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超过三分之一都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美国硅谷聚集了1200多名成电校友创新创业。成电校友创业掌舵的海内外上市及待上市公司总市值超2万亿元【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