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云阳人才网 > 创业指南 >
为何很多人创业不成功?不是创业太晚,而是创业太早!

云阳招聘网    时间:2019-12-06    云阳人才网

过去的一年间,岛主的目标始终专注于商业和创业,偶尔也思考些泛财经的事情,但是终归没有太过跑偏。作为旁观者,岛主近几日一直都在回顾和总结过去一年间,我所观察到的创业者,各自身上都发生了些什么。他们中的半数没能撑过今年,马革裹尸;剩下的大部分,苦捱苦熬的占据多数,坚信撑下去就有希望;只有极少数中的极少数,在这一年有了明显的发展,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如果说2018年,岛主最想做的一件事的话,那么或许就是,整理和收集更多关于创业失败者的故事。以更多、更丰富的形式,呈献给所有后来者。让他们对创业这件事心存敬畏,而非本着玩一把的心态荒唐入局,然后又迅速荒唐出局。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所观察的创业者,我思来想去,认为最合适的或许是“病人”一词。这群病人,多数患有比较明显的偏执症和强迫症,其入戏深度,往往与被传销洗脑的受害者之间,有些十分近似的症状。当然,由于他们当中的多数,大多十分聪明,所以他们都会有意无意间掩饰自己异于常人的精神状态。但是例如愤怒、焦虑、烦躁等等情绪,却是时常不受控制般爆发。
 
2017年就要过去了,岛主眼中人性最糟糕的一群人,始终还是那群站着说话不腰疼,于高台之上,鼓动和教唆后来人要勇敢迈出第一步,创业逆袭人生的人。
 
这种人心知肚明,有能力也有希望获得成功的人,不需要鼓动和教唆,自己就会在合适的时机开始创业,这近似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情形;而能力不足也几乎没有希望获得成功的人,如果不给他们一个不现实的迷梦,他们或许会在自己原有的人生轨道中也过得安然惬意。但是他们出于各自种种的目的,揣着明白装糊涂,将成功学导师的身份牢牢坐实。
 
由于这种人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抓住了某次机会,获得了一定程度上世俗所理解的成功。所以他们的鼓动和教唆,往往还具有非常强烈的煽动性。尤其当台下的受众,是尚在学校学习的学生,或者刚入社会几年阅历不够丰富的年轻人时,颇有几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奇效。
 
2017年,岛主所观察到的所有创业失败主因当中,根本就不适合创业的人创业失败,依旧占比最高。这里所谓的“根本不适合创业的人”,往往是指没有足够的行业资源,缺乏合格的管理技能,无法组建起创业团队的创业者。
 
再有,则是岛主一直以来,都重点强调的“背水一战”式创业者。他们往往家庭条件不佳,身上背负着颇为沉重的生存压力,然后不知是受了何种刺激(一般是成功学鸡汤),举债、贷款、加杠杆创业。结果基本无一例外,都因违背商业的基本规律速生速死。这绝对不是什么置之死地而后生型,而是闲着没事一心求死型。
 
而排在创业失败主因第二位的,则是选择创业的时间节点不对。在2017年间,岛主前前后后见过不少前来做创业前资讯的年轻人,他们当中有几种类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一、毕创族:他们当中,有大学一毕业就想创业的,有研究生一毕业就想创业的,有还没到毕业就打算辍学创业的。而糟糕的是,当我询问他们,在校时期,你有尝试过创业吗?项目是什么?结果是什么等等问题时,他们往往并不能很好的回答。是真真正正的,对于商业毫无认知,但就心心念念想在商业中一战成名的类型。
 
二、大志族:他们的共同点是志向往往都十分远大,张嘴是马云,闭嘴是马化腾。创业目标就是上市,市值必须冲着万亿级人民币。否则的话,那样的创业就是毫无意义的。他们不喜欢谈盈利,因为他们觉得谈钱太俗,真正赚大钱的人都不会把小钱看在眼里。他们是典型的眼高手低,空有大志的幻想型。
 
三、混沌族:很尴尬,还有一部分前来咨询的年轻人,是因为找工作都不知道找什么方向,甚至毕业数月到一年时间内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然后就跑来问岛主,你说像我这样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的人,是不是就挺适合创业的?我很尴尬,因为我所接触的成功创业者,没有人是因为没单位接收被迫创业的,这实在是…
 
当然,以上的三种类型,毕竟还都属于比较极端的案例。真正最常见的一类创业失败者案例,其实一般都是如下的人设:普通大学、普通专业毕业,在一家普通中小企业工作了两三年或四五年,差不多做到了几人或几十人部门的负责人,觉得原公司的模式基本门清了,继续待下去也没啥发展前景了,然后就辞职创业了…
 
岛主在过去几年陆续观察了大概百余个上述类型的创业者,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多数自然是非常理所当然的死掉了,以各种各样的死法。毕竟创业本就是九死一生,死掉的大多数一点也不奇怪。但是为数不多活下来的,岛主也发现,其体量迟迟都提升不上来,盈利规模往往瓶颈效应非常明显。非常好的参考对象,就是创业者之前的工作单位,我至今都还没发现几个创业者,体量超越原工作单位的案例。
 
如果我们以公司创办两三年还没死,并且已经可以做到入可敷出,并且小赚到点钱的情况,就视作是创业成功的话,那么以上情况就应该属于创业成功的。
 
但是如果我们按照这些创业者当初离职创业时所渴望达到的创业高度,显然他们还远远不够成功。不要说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他们甚至连超越原公司都十分困难。
 
而这,究竟又是为什么?
 
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仅得其下。
 
一个创业者的创业格局和高度,很大程度上和他创业之前所处的行业、企业、岗位息息相关。百人企业有百人企业的管理和运作方法,千人企业有千人企业的管理和运作方式,两者差异其实十分明显。
 
多数人在一家公司工作事件越久,往往越会误认为是公司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发展前景,认为只要离开了这家公司单干,那么一定就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了。而事实上,为将之道和为帅之道显然隔着十万八千里。你专心致志做好一个部门的管理,和分心应对整个公司每日随时有可能发生的各项大事小情,其管理结果自然会有很大差距。
 
更重要的是,创业者离职创业前所在的公司,其产品和服务,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都将对创业者影响深远。如果你先前所在的企业,所处行业的整体体量就是全国全年销售体量不过几十亿,原企业每年体量最大也就是做到几千万的规模。那么等到你创业以后,你还在既定的赛道,和老东家同台竞争, 各项软件硬件资源背景都不如对方的前提下,能做到百万的销售就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谈超越,何其容易。
 
创业以后,创业者成为新公司的绝对核心。多数时间内,都是团队的智力和经验输出者。遇到问题,你很难再像以前那样找到同事进行学习和探讨。那么这个时候,也就将严格考验你的能力和创造力的储备情况。而如果你先前的工作经验方不过三五年,如何去更好地带动一群年纪和你相仿,经验和你类似的同龄人团队,这同样令人头痛。
 
 
 
创业不看起点这句话,肯定是胡扯无疑。你毕业前的每一份工作履历,都与你创业后的问题解决能力息息相关。最最起码,你能在遇到棘手解决不了难题的情况下,知道应该找谁去问,而非关上门揪头发想不出解决方法。
 
创业越早,创业时间越长,或许越有希望达到“赚到点钱”级别的成功。但是如果你想要“足够的”成功,能够在行业中有所影响力的成功,那么过早过急地进行创业,非但无益,反而有害。创业之前,首先应该问自己的不是自己够不够勇敢去创业,而是自己有没有资格和能力去创业。毕竟勇敢这事儿,就和蹦极一样,咬咬牙,甚至有人踹一脚都能行。但创业更像是跳水,掉下水和跳下水的水花,那可是差了十万八千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