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云阳人才网 > 求职宝典 >
概括题那么简单,你却还是丢分了?

云阳招聘网    时间:2020-08-16    云阳人才网

概括题到底是申论的送分题还是送命题?这个问题要因人而异,如果经常考六七十分那当然是送分题,如果经常考四五十分那必然是送命题。

      概括题作为申论考试中的“必考题型”,它代表了申论考试中所要测查的最基础的能力,学会概括题,不仅是会做概括题,它应该是形成一种能力,在分析题、对策题、应用文题中都需要概括能力。

目前概括题的题目还很简单,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多留心一下细节一般就没有问题。比如:概括问题、经验是主要的还是具体的;概括新变化归根到底是要我们概括什么,出现新的表述不要被带着走。

概括题的材料现在出现了一些变化,难度较前几年有所提升,以前的概括题材料钉是钉、卯是卯,不管是找问题还是找经验等,都比较明显。而最近几年申论材料更多的向案例类材料发展,也就是通过讲一个个贴近实际的小故事来展现,这就让我们遇到了最大的难题——从白话中如何概括提炼出书面语。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题目来体会一下现在的概括题应该如何做:

 

分析题目啦
 

题目:(2019国考地市级)

一、根据“给定资料1”,请概括小张家乡出现的新变化。(15分) 要求:准确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

 
通过读题,我们要抓住题目的核心,有两个:
   一、要我们干什么,在这里“请概括小张家乡出现的新变化”中的新变化就是核心,也就是说,题目让我们找新变化,给我们下一步阅读材料应该提炼些什么指出了方向。那么材料里面讲到的小张家乡以前样子的部分肯定就不可能成为答案、产生新变化的原因也不可能成为答案、非小张家乡的变化也不可能成为答案,正确的答案中只体现小张家乡新变化的表现形式就可以了。类似于概括成绩的常规问法。
      二、题目的要求,很多人会忽视题目要求,在申论考试中题目的要求是最应该引起重视的,同样是概括题,要求不一样,最终答案的呈现形式也是有不同的。在这里本题有三个要求:内容上准确全面、形式上条理清晰、字数上不超过200字。
(此处略去800字,需要可点击阅读原文)

 

分析材料啦
我们开始阅读材料、理清材料逻辑确定要点。需要提炼什么作为答案上面已经说到,此处不再赘述。请看以下材料分析:(蓝色是解析、黑色加粗是要点出处、其他颜色是特殊标注使用)

 

材料1:

前些年,小张辞去了城里的工作,回家乡的镇上当了一名快递员。下面是他讲的“三农”新故事(这个地方很多人都是忽视的,直接略过的也大有人在,但是这个地方对我们作答来说很关键,这是本则材料的总起句,交代的很清楚,小张要告诉我们他的家乡的新变化是哪些方面的变化,就是“三农”,这个就很简单了吧,农业、农村、农民,这是我们脑子里即刻闪现的内容,那我们就把这事先记到脑子里,通过阅读后面的材料去逐步对照,看看说的是三农的哪些事)

      前些年,快递公司刚进这个镇时,全镇每天收发的包裹只有几十个。到村里送快递,碰到下雨天,三轮车陷入泥里,经常要下来推车,送完快递回来,鞋子上总会沾上半斤烂泥巴。那时挺后悔把城里的工作辞了,感觉很失落。(这一段同样也会有很多人选择漠视,我要找的是新变化,应该是一些好的方面,但他这里说的都是不好的东西,与题目何干。其实这一段大有玄机,这是一个过渡段,只有读懂了这一段,你才能更好地把握下面新变化的分类。
这一段共分为三句话。第一句讲的是包裹少,为什么包裹少?肯定是农民的东西没处卖,所以发出去的快递少啊,卖的少挣不到钱,农民就不富裕啊,对应下面的依托电商拓展销路农民富裕了这个新变化,对不对?第二句话讲的是送快递路不好走,对应的是下面村民富裕了,对生活也讲究了,怎么讲究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了,有了柏油路等等这些新变化,对不对?第三句话讲的是他后悔从城里回农村家乡,对应的当然是最后一部分城里的人都开始往乡下跑,城里的钱都开始往乡下跑这些新变化,对不对?所以说,这一题你能否找全要点,分好类是关键,而分好类的关键在于你要读懂材料的逻辑。)

这几年大家的生活水平上去了,网购的人越来越多,我的业务也好了起来。(这句话很多人会当做要点,其实没有对材料理解清楚,网购的人越来越多指的是小张家乡以外的人,而题目问的是小张家乡的新变化,显然不是一回事,写上了一分没有。小张家乡的人是往外卖东西的,不是买,后面交代的很清楚)特别是前年,镇上的快递公司联合农林服务中心、电商协会给大伙上起了包装技术培训课,现在咱这里的瓜果蔬菜都用上了真空包装、低温保鲜技术,快递公司也更乐意接这种订单。有了销路,家里种的就不愁卖了。(“特别是前年”这是陈述新变化的标志词,这样的词阅读材料要注意,都是搞清楚材料逻辑的小技巧,下一段的“如今”同样道理。这一部分两个点农产品包装技术升级,农产品有销路了)
比如说吧,咱这里的枇杷很有名。以前,乡亲们摘回枇杷后,要乘两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到几十公里外的城里火车站广场叫卖。那时,品质优良的枇杷也卖不上好价钱,有时连本钱都挣不回来。如今,镇里的枇杷大部分是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每到枇杷采摘季,镇里的文化广场就会成为快递员的临时收揽点,乡亲们排着队邮寄,场面好不热闹。 (“如今”陈述新变化的标志词,如今之前是过去的事,是旧的,不用管,如今后面是新的事,是新变化,就是我们需要的答案,结合上一段的有了销路,这个要点就是“借助电商平台扩大了农产品销路”。这一段是对上一段有了销路的解释,开头的“比如说吧”就是标志)
现在咱镇里的电商差不多有500多户了。去年镇里投资建了个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把大家拧在一块闯市场,今年镇上的生意就更好了。加上上个月新开的那家快递公司,我们镇里已经有了4家快递公司。(“去年”也是新变化的标志,有两点新变化:建成了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农产品畅销带动了农村快递业快速发展)
如今大家腰包里有了钱,心气足了。(这句话是对上面的总结,也就意味着农民赚钱的事讲完了,这就是三农里面的农民,农民收入增加了,是不是?)我同事杨大哥这几年靠送快递,摘了帽,主动要求退出了低保。大伙对生活也讲究了起来,(这句话是启示下文,和上一句共同承担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里面的“也”很关键,你看到了你就能意识到我说的启示下文,他为什么说也讲究起来,为什么不直接说讲究起来了,那是因为在农民富了的前提下才开始讲究,这个是有逻辑的。这就是我称之为的“材料分界线”,摸清材料逻辑必杀技!知道了启示下文就好说了,往下找呗,你会发现这一块讲的是对生活环境的新要求)希望村子能漂亮些、路能好走些,闲时有地儿跳跳舞、下下棋。这不,(这不两个字还是很关键,同样和如今二字一样,是一个转折作用,仿佛在领着你参观考察,给你介绍,这不你看看,所以后面的就是新变化)政府投了很多钱搞建设,镇里几个大的村子,都通上了柏油路,路边插上了太阳能路灯,现在我们送快递方便多了。镇边上,搞旅游的那个村子,街两旁不仅修了排水沟、统一摆上了垃圾箱,还把老百姓的房子都整了整,青瓦白墙的,远远看,像画里似的。(生活环境上有这么几点新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修建了柏油路和排水沟,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增添了垃圾桶,修整了老旧房屋,村民生活质量提高了)
最近从城里回来的人,越来越多(读到这个地方要能够意识到,材料对于农村环境的表述截止了,开启了新的话题,这就是农民富裕、农村环境变好之后的第三个变化,农业经济吸引力变大了,大家才都回来)。要么像咱一样,做做快递,或者在镇里的企业打打工(这个地方就要体现以下概括能力了,概括不能改变意思,只是提炼简化,此处概括为回乡务工);要么回家接班,种点养点啥(同理,此处概括为回乡务农),通过快递卖出去,不比打工挣得少,还图个自在。原来乡下的钱往城里跑,现在城里的钱开始喜欢往村子里跑。城里人来我们这投资的越来越多(同理,此处概括为城市的外来投资逐渐增多),要么开工厂、搞农产品加工,要么办民宿、搞乡村旅游。(这一段需要概括一下,比上两点直接能看出来要难一些。本段对应了小张从后悔到不后悔,中间有什么新的变化,让他的想法随之改变了。为什么回来打工,为什么有外来投资,是不是有机会了?有工作的岗位了,有赚钱的产业了,这属于什么?这属于农业经济啊,也就是农业经济的吸引力变大了,这才是大家都回来,资金都进来的原因,也是家乡的新变化。至此明确材料的逻辑是总分结构,后续展开部分和材料第一段三农完全对应,农民富了,农村美了,农业强了。阅读材料能够理清材料逻辑就会事半功倍)
和刚回来那会儿比,我现在心里踏实多了。上个月和爱人商量,打算承包村西头一块撂荒的地,再把周边几家的田一起租过来,像村里老李他们一样,也办个家庭农场。我想只要好好干,生活会越来越好的!(这一块是个例子,并不是什么盘活土地,这是回乡务农干什么的想法,重点这不是小张家乡的变化,变化在于大家都想回来,回来具体干什么不用我们管)

 
写答案啦:

撰写答案,把我们在材料中得到的要点,按照材料的逻辑整理一下,就可以了。这里有一个知识点,“根据材料的逻辑组织答案的逻辑”。便与整理、便于检查。本题材料是按照农民、农村、农业三个模块逐次展开,而我们的答案完全没有必要重新梳理逻辑,第一条答农民的变化,第二条答农村的变化,第三条答农业的变化,既省时又省心。

我给出的参考答案:
   三方面新变化:一、农民收入增加了。农村电商发展迅速,带动农产品包装技术升级,借助电商平台农产品扩大了销路。建成了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农产品畅销带动了农村快递业快速发展。二、农村生活环境变好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修建了柏油路和排水沟,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增添了垃圾桶,修整了老旧房屋,村民生活质量提高了。三、农业经济吸引力变大了。回乡务农、务工的人越来越多,城市的外来投资逐渐增多。